贺龙与体育的不解之缘

2025-09-21 02:14:56
admin

1952年9月,政务院决定组建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11月,根据贺龙的请求,毛泽东任命贺龙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上任后,经过调查研究,贺龙发现旧中国留下的体育场馆寥寥无几,在偌大的北京城,仅有1937年建造的先农坛体育场,于是,决定在北京修建一座设施比较齐全、设备比较先进的体育馆。他先派人在天坛东侧找了一块空地,自己又给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打电话,请万里负责筹建。随后,贺龙又调来曾经参与修建重庆人民大会堂的张一粟,协助万里工作。在设计过程中,贺龙亲自审查图纸,就连馆内使用的沙发、茶几的样式,都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施工期间,贺龙还经常到工地上看望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查看施工进度。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1955年4月,北京体育馆最终落成。

1958年初,贺龙专门就创办《体育报》的事宜向周恩来进行请示。6月下旬,获得中共中央的批准后,他又亲自请毛泽东为《体育报》题写了报头,还请朱德题了词。此后,《体育报》就成了贺龙必读的报纸。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新体育杂志》和《中国体育》杂志(英文刊物)也先后创办。

国家体委成立初期,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几乎每个体育项目都既缺少教练员,又缺少优秀的运动员。为此,贺龙力排众议,不拘一格,大胆选用了一批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此外,贺龙还吸引了很多流落海外的体育人才回来报效祖国。经积极努力,1954年前后,国家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网球队、体操队、游泳队等相继组建起来。在运动员的管理上,贺龙借鉴军队的管理方法,在运动员的训练上,贺龙主张训练难度要大幅度地超出比赛的难度,这样才能够在比赛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技术,并提出了“三从”原则,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加上“大运动量训练”,最终归纳为“三从一大”原则。后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贺龙又进一步提出了“三不怕”(不怕苦、不怕难、不怕伤)、“五过硬”(思想、身体、技术、训练、比赛过硬)的口号。

后来,贺龙发现全国人民对中国篮、排、足三大球水平落后的现状非常关心,便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誓要把三大球的水平搞上去,并说:“我们一定要扭转我国体育落后的局面,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我看不到三大球翻身,死不瞑目!”他运用乒乓球、羽毛球的成功经验,精心指导部署三大球的训练工作,还特别主张学习外国的经验。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期间,国家体委邀请了保加利亚体育代表队来华访问,这期间,中国男篮与保加利亚篮球队进行了一场比赛。当时,保加利亚篮球队是欧洲的冠军队,并获得过奥运会男篮比赛项目的第四名,该队中锋米尔契夫是世界著名高手,人称“巴尔干雄鹰”。贺龙的次女贺晓明后来回忆说:“比赛的前一天晚上,夜已经很深,而父亲却久久不能入睡,他心里装着的都是这场比赛,于是,就来到中国男子篮球队的驻地,找到教练员陈文彬和张子沛。父亲见面就问,明天的比赛准备怎么打,两位教练没想到体委主任深夜造访,不免有些紧张,互相推让对方先谈。父亲便笑着说,你们都不讲,拿不出作战方案,我们就在这里坐到天亮。几句话,逗得在场的人都笑了,接着,他又掏出香烟给大家抽,并声明这烟里没有尼古丁的。经他这么调节气氛后,两位教练都无拘无束地发言了,最后,父亲还谈了他的想法。他建议中国队采用‘三英战吕布’的战术,搞‘小个子打大个子’的战法,场上的5个人要当7个人用,对强手要敢打敢拼,不畏惧对手,不但要守得住,还要攻得下,能攻善守,打好这场球。”按照贺龙的指示,中国队最终以86∶77战胜了强大的对手。

如何锻炼队伍

贺龙认为,无论干什么工作,思想总是领先的。他特别注重运动队的思想建设,要求教练员、运动员要做到“又红又专”。

在运动员的训练上,贺龙主张训练难度要大幅度地超出比赛的难度,这样才能够在比赛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技术。

贺龙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人,被誉为新中国体育之父。他担任国家体委主任14年间,新中国体育各项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取得了重点突破。

贺龙从长期带兵实践中深知,一支军队要有坚强的战斗力,就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过硬的军事技术、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严格的组织纪律。同样,一支优秀的体育队伍,在比赛中,特别是在强手如林的国际赛场上,要战胜对手,取得好成绩,也必须思想、技术、作风“三过硬”。因此,在各运动队组建以后,贺龙就借鉴军队的管理方法,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精心培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国际一流的体育队伍。

贺龙认为,无论干什么工作,思想总是领先的。他特别注重运动队的思想建设,要求教练员、运动员要做到“又红又专”。他常常用弱国无外交的例子来教育大家,说:“软弱,就会被外国人瞧不起。你们一方面要卧薪尝胆、刻苦训练,一方面要敢于和外国强手较量,夺取胜利。”他激励大家说:“你们是新中国第一代运动员,要为革命而搞体育运动;打球不是为了好玩,不是为了求一技之长、争个人名利,而是为了党和人民,为了祖国的荣誉。”

贺龙十分重视各运动队的党团组织建设,关心教练员和运动员政治思想上的进步。他多次指示,要参照解放军把党支部建在连上的经验,逐步在运动队建立党、团支部或小组,培养运动员、教练员成为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充分发挥党、团员先锋模范作用。由于一些教练员、运动员的出身和社会关系比较复杂,有的党组织对吸收他们入党有顾虑。对此,贺龙说:“如果对运动员许愿,说成绩好了可以入党,拿入党做交易是不对的。但对做出了贡献、政治表现好的同志,就应当积极发展他们入党。”

傅其芳对中国乒乓球做出重要贡献,曾多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但迟迟未被批准。对此,贺龙专门提出批评:“你们对一个同志的政治生命关心不够呀!看人不能看死,要看发展嘛!有人说他的历史复杂,难道还能比我复杂!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历史总是复杂一点。我们主要看他的表现。他接受党的培养教育有十几年了,多次立功受奖,决心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这样的同志,应当吸收到党内来。你们如果不敢介绍,我和荣高棠(时任国家体委秘书长)介绍!”在他的过问下,傅其芳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后来,徐寅生、李富荣、邱钟惠等优秀运动员都在他的关怀下先后入党。

在运动员的训练上,贺龙主张训练难度要大幅度地超出比赛的难度,这样才能够在比赛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技术,并提出了“三从”原则,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加上“大运动量训练”,最终归纳为“三从一大”原则。后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贺龙又进一步提出了“三不怕”(不怕苦、不怕难、不怕伤)、“五过硬”(思想、身体、技术、训练、比赛过硬)的口号。他要求运动员勤学苦练,不怕流血流汗,不偷懒;要学习解放军,任何苦都能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同时,贺龙主张把运动员培养成有修养、有知识、有头脑全面发展的人才。他要求运动员除了学习运动技术理论和进行训练之外,还要学习政治、文化。运动员学习时间有限,更应该抓紧时间读书,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他去运动员宿舍检查时,总要看看他们枕边放了什么书,并推荐自己读过的一些书籍。

对于运动员的生活待遇、家庭婚姻、退休后的安置等问题,贺龙都非常关心。他说:“我们的运动员很好啊!做出了成绩,没有多少物质奖励。外国的运动员当了世界冠军,又是洋房,又是汽车。而我们的世界冠军除了工资,其他什么都没有。”在外地视察时,他还跟一些省委领导人说:“你们对运动员要重视,不要光说球打得好,对他们的工作、生活也要管一管。”在制定运动员工资标准时,他对经办人说:“运动员把青春时光奉献给国家了,他们的工资要定得高一些。”

运动员的运动生命和其他行业相比,是短暂的。如何安置好运动员,特别是因为比赛、训练致伤和患病的运动员的工作和生活,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问题。贺龙常对国家体委负责同志说:“要把运动员当成我们的兄弟姐妹,使他们‘安家落户’。优秀运动员是国家的宝贝,他们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争得了荣誉。我们不能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对运动员不是管一阵子,而是要管一辈子。”在他的重视下,很多运动员退役以后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新中国体育运动的普及

体育,作为一育,其意义可谓大矣。1952年6月,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指明了方向、道出了人民体育的本质——人民体育的特点在于普及。为了深入贯彻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示,使强身健体的观念深入人心,以贺龙为首的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做了大量工作。

在工人中普及体育运动

工人阶级是我国领导阶级,在工人阶级中普及体育运动,对其他群体有良好的示范作用。1954年11月,经贺龙提议,国家体委与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了全国职工体育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指出:“开展职工体育运动,改善职工的健康状况,增强职工的体质,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对于人民生活,对于巩固国防,有着密切关系,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在此方针鼓励下,全国掀起一股体育热潮,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健身活动。据统计,铁路系统的员工“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达52万多人”。“全国各机关参加工间操的,平均达到总人数70%以上。”

在农民中普及体育运动。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他们的体质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提高。贺龙领导国家体委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利用农闲时间结合民兵训练,在农村开展体育工作。到1957年,全国农村已建立起30000多个基层体育协会。

在人民军队中普及体育运动。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年代,体育运动都是人民军队的重要训练项目。贺龙历来重视军队中的体育运动,他指出:“必须在部队中大力提倡体育运动,加强体育锻炼”在贺龙等领导人的重视下,军队的体育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据统计,在1959年全国第二届运动会上,有28人超过16项世界记录16人次,2队超过国际友军记录,创造了50项全国纪录。

推行“劳卫制”

“劳卫制”是“准备劳动与卫国的体育制度”简称。他是20世纪50年代我们国家学习苏联的产物。贺龙认为“劳卫制”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有积极作用,因此大力推广。到1966年全国每年平均有500万人达到“劳卫制”标准,已有等级运动员1000万人以上,其中运动健将3392人,打破世界纪录145次,获得14项世界冠军,210人荣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推广军事教育与国防教育。

20世纪初,军国民教育的思想在我国较为盛行。其核心是“以军人之智识、军人之精神、军人之本领”教育国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对的是东西方两大阵营的严重对立,必须加强自己的国防建设,重视公民的国防教育。1953年,在贺龙主持下,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在北京成立,此后,各地还建立了航海俱乐部、摩托艇俱乐部、航空俱乐部、航海模型俱乐部等其他国防体育俱乐部。在这些俱乐部的带动下,新中国的国防体育工作逐步开展起来。

在贺龙的关心和指导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体育战线成果累累,发展喜人,贺龙对新中国体育运动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可以说,他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拓者。

来源:根据央视网、共产党员网整理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著作权人或机构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正当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删除,并致以歉意。

城市设计数字化体育文旅产业生态发展创新服务平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88 下一次世界杯|世界杯 意大利|宝国风华世界杯国风魅力站|baoguofh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