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人力(人才)资源流动性问题研究

2025-10-08 10:10:56
admin

我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金牌总数第1,取得这一辉煌成就标志着我国竞技体育的总体实力有了显著提升。这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竞技体育人才合理流动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形成人才资源共享的局面,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能进一步满足人才的个人的需求,发挥个体的潜能;能提高人才的素质,保证体育人才市场的活力和效率。但是,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价值观念趋向保守;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经济基础的薄弱,加之,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差异较大,生态环境、民族差异及体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在竞技体育人力(人才)资源的培养和流动方面存在着地区间分布差异很大、人才闲置与匮乏、人才资源配置失衡等诸多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化,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将影响到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流动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体育人力(人才)资源流动频繁,范围加大,形式趋于多种,如:租借、互换、一次性买断(也指俱乐部的转会)、正常的人事调动、共同培养、协议交流、签约代培和自主择业等形式;按照流动人数分为单兵、集体流动;按流动跨度分国内、国际间,省内、省际间流动。流动中的经济、社会、法律制度、文化形态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科学地引导竞技体育人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合理配置,使体育人力(人才)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有效地降低竞技体育人力(人才)资源的投资成本和使用成本,丰富竞技体育的文化内涵,是竞技体育研究领域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调查访问、比较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将我国竞技体育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流动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重点考查了夏季奥运会项目(28个大项)、冬季奥运会的冰雪项目以及非奥运项目,划分出上下级垂直流动、区域间水平流动、国际间技术交流与跨国人才流动以及包括行业内与行业间的职业变动等四个大的方面,具体从各个不同的竞技体育项目的入手,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流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结论:

1、竞技体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竞技体育优秀人才的流动性问题不可能超越和脱离社会大系统的发展与变化。因此,在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优秀人才的流动特征差异巨大。

2、科学合理的流动性是我国竞技体育实现金牌战略的重要环节(有些项目已经充分显现);是竞技体育文化繁荣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竞技体育职业化、社会化的重要措施;是提升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重要因素。

3、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社会流动相对静止,竞技体育优秀人才资源的流动性也同样是以“静止”为主,流动形式和路径单一,主要以垂直流动为主;基本上没有水平流动;国际流动和职业变动也基本上是政府行为。

4、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初步形成时期,竞技体育优秀人才的流动性的形式和路径日趋多样,地域性日趋广泛,主要路径:垂直流动、水平流动、国际流动和职业变动。主要形式:租借、互换、一次性买断、共同培养、协议交流、签约代培、自主择业、人事调动。

5、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体育强国之一。就竞技体育整体而言,除少数优势项目外,我国的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或不稳定。而面对有限的资源,在流动性问题上,我们又往往造成资源的浪费或不能充分的利用,从文化的视角而言,投入、产出、效益失调。

6、虽然金牌数量已经进入世界强列,但是优秀人才(明星)的社会服务意识比较淡漠;为基层群众体育文化的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流动性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7、当前各个项目优秀人才流动的规模、速度、方向、频率和效益差异很大。

8、奥运会夺金的重点项目:在全国范围选材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垂直流动的力度,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确保“三级”竞赛体制和人才培养体系的选拔机制。垂直流动是确保竞技水平的关键,这种流动形式我国处于国际领先。保证最优秀的体育人才的集中,统一管理,保证人力、财力的合理使用,使得我国的奥运会优势项目在后备人才的培养中不出现断层。保证该项目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

9、对于国内普及性和社会化程度高的竞技项目,优秀人才除了坚持垂直流动之外,加强水平流动的力度,在健全和提高国内联赛的基础上,以免造成优秀人才的过分集中,形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这样不仅有利于各地区各项目之间的交流学习,提高技战术和联赛水平,而且能够促进竞技体育的市场化程度,满足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同时,也是对垂直流动的有效补充。我国水平流动体制与体育发达国家相比较尚不成熟,且发展不均衡,制度不完善。

10、对于一些新兴项目应该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如沙滩排球、跆拳道等,和某个大项的小项如田径的跨栏,自行车的女子个人追逐赛,击剑个人佩剑项目等一些特别优秀的运动员,能够在奥运会和世界大赛中夺冠的项目和个人,应该实行精英培养体制,同时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以保证他们的训练水平和竞赛能力,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同时也要注重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形成一定的人才群体优势,保证该项目早日迈上世界先进水平。

11、对于一些非奥运项目,其流动性应充分体现局部性、自我性和社会自发性。主要以娱乐、参与为目的,当其水平达到较高水平、可以为国争光之后,政府则将其纳入竞技体育发展系列之中。避免出现大而全的盲目发展,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12、对于一些地域性比较强的奥运项目,坚持区域性发展,优秀人才在本区域内进行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13、计划经济时期的“八一现象”,充分体现了当时“八一队”较好的军队内部的全国资源流动与整合的优势。

14、从流动性和资源理论角度出发,根据项目的职业化程度、社会化程度以及健身性、娱乐性、民族性、文化性、地域性的差异,我国竞技体育应该有一定的发展层次,体现出金牌需要、健身需要和文化需要。构建一个科学有序的竞技体育发展体系。例如:有的项目坚持走先普及再提高的道路,有的项目可以直接走精英发展之路,有的项目区域发展(流动),有的项目区域结合发展(流动),有的项目全国一起发展(流动)。

15、在优秀人才的国际流动性方面,有些项目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

16、竞技体育优秀人才的职业变动虽然已经出现了多元化,但社会发展现状与人才自身需求的矛盾还十分突出。

17、当前优秀人才流动的调控机制已初步形成。即以市场需要为主导方向,政府调控为辅,以保证人才资源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促进该项目的健康发展。

18、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在提高竞技水平的基础上,同时也必须担负起体育的社会功能,我国竞技体育优秀人才流动的社会综合效应普遍不高。

19、虽然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目前的体育产业不仅要以体育物质、设施、器材和服装为主要形式的,通过优秀人才资源的流动性可以有效激活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20、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变迁和繁荣,得益于积极稳步的推进体育人才资源的流动性。但是目前呈现出不均衡发展,这种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流动地域、项目、形式、制度、路径和文化传播上。

对策与建议:

1、提供有效的人才资源流动机制与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市场环境建设。

2、完善竞技体育人力资源流动的管理体制。

3、不断完全竞技体育人才资源流动的法制体系。

4、逐步建立竞技体育人才资源流动的保障体系。

5、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市场环境建设

6、打破竞技体育人才壁垒 ,鼓励人才跨区域流动。

7、丰富竞技体育文化内涵,拓宽人才资源流动渠道。

8、调整竞技体育职业化和产业化结构,提供更多的职业岗位和流动机会。

9、调整竞技体育的分配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公平、公正流动。

我国竞技体育人力(人才)资源流动性问题研究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88 下一次世界杯|世界杯 意大利|宝国风华世界杯国风魅力站|baoguofh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